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名医故事

杏林春暖 橘井生香——一个眼科女医生的史诗

发布时间:2019-08-26   浏览:

杏林春暖 橘井生香——一个眼科女医生的史诗


品牌运营科    刘萱  薛瑞卿

一直想给我的师傅--许淑云教授,写点什么,好几次动笔,又觉内容太多,不知该如何付诸笔端。人到中年,总是容易将生活与工作拧成麻花,但每每看到我的师傅在65岁的年龄,却依然神采奕奕的工作,信心百倍的生活,内心就会燃烧一团火,点燃梦想,照亮前行的路!

女神,好像是一个年轻的词汇,但我们现在,就想把这个词汇送给许淑云教授,表达对她的敬爱!


无悔青春 在大好年华放飞梦想


许淑云,198212月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医疗系(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当时还叫咸阳地区医院。

从医学院毕业后,她的医者道路似乎并不是那么顺畅,迎面而来的就是两个挑战,只是,时间拉长后这些挑战成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一是作为刚刚毕业的文革后的第一批医学院大学生,许淑云和她的5个伙伴带着无限的憧憬想象着咸阳市地区医院(当时医院位于礼泉县)应该有的样子,但一入医院的大门,却被艰苦的环境吓了一跳。破旧的大门,院内两座二层单面小楼、一座四层单身宿舍楼外,其余的都是屋顶长满茅草的平房。三人宿舍里,除了床、一张三斗桌和两把木椅子,房间里根本放不下第三张椅子。一层楼,只能容纳一个人的女厕所,一个水龙头,艰苦的生活条件超出了每个人的想像,但大家没有人想着要离开,而是很快在几天时间内调整好了各自的心态。二是刚刚毕业分到工作岗位,所有的人都热忠于干大科内外儿妇,许淑云也不例外,选择了小儿科,但身体却频频出现状况,最终只干了一年就转了科。

 一年的儿科经历,既新鲜又刺激,到如今,无论是记忆中病房里尿臊味中夹杂着丝丝的奶香味,还是那时她被孩子的尿液浇湿了白大衣还乐滋滋的神情,还是孩子对治疗的快速反应的惊喜,还是儿科老师们遇事不惊的沉稳工作作风、更是和同学不忍放弃、持续在病床前守护一名患风心病危重患者15小时却无法挽留生命的无奈心情都封存在记忆深处……

一年后,正是值夜班频频感冒身体无法承受苦恼之际,恰有机会去眼科,从此,一生都是眼科人。

虽然没有干儿科,没有当成儿科大夫,但许老师从校园走入工作岗位的这些故事总是触动到我,我想是因为在她的年轻时代,对生命救助有一份激情,有不懈努力而后期待奇迹的憧憬,也许这就是每一位医者在宣誓的那一刻有过的激情……

1983年底,许老师进入眼科,正式开启自己的眼科人生。

许淑云教授回忆到,刚刚从事眼科当住院医生时,老主任宋殿武就告诉她,要想当一名好的眼科手术医生,一定要练就一双灵巧的手。人的眼睛是人体内最精细的结构,手术时不容你有任何的闪失,下刀要稳,定位要准。看到她急于想做手术的样子,老主任让她先从学绣花开始。为了练功,以前从来不会做针线活的许淑云买了绣花针线,一有时间就坐下来绣花,大到桌布、枕头、小到儿子的小衣服,小手绢,家里处处留下了她的绣作。看到儿子衣服上到处都绣满的花和小动物,同事们嬉笑说,你怎么把儿子打扮地像小姑娘一样,她总是以微笑作为回答,因为只有她心里清楚绣花的初衷。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宋殿武主任终于允许许淑云做手术了,因为练过手的精细工夫,手术得到了肯定和鉴赏,手术成功后的喜悦,患者解除病痛后的笑脸,就像给年轻的许淑云注入了精神上的无限动力,鼓舞着她一路向前。


如今白内障等手术在市一院,已经算不上有什么难度的手术,但在80年代,没有显微设备的情况下,还是非常困难的,许淑云初入眼科时,科室治疗白内障采用的是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存在取出晶体时造成玻璃体疝等并发症的存在。

1984年,在宋殿武主任牵头带领下,用放大镜来代替手术显微镜,开展了国际上正流行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为下一步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5年11月,许老师被派到成都周开逸老师的眼科研究所举办的人工晶体学习班学习,回来后就带领眼科团队开始了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陕西省是第二家开展人工晶体植入的医院,开创了眼科内眼手术的里程碑。

1986年,在刘铁民主任的带领,许老师等人的配合下,开展的同种异体板层角膜移植术,获咸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开展的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获咸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许老师眼里,这两个奖项是我们眼科历史上含金量最大的两项奖励,因为没有手术显微镜、没有显微手术器械、没有粘弹剂,手术成功全靠的是医生刻苦练就的手术技巧和坚定的必胜信念,还有患者的积极配合。

1988年许淑云到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交大二附院)进修学习时,听说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已经开展了人工晶体植入技术,老师们都不敢相信。

不可思议的是,从1982年到1992年,许淑云教授当了10年住院医,但正如她常引用的竹子生长理论,这十年,就像建造楼房的地基,就是竹子扎根的时间,俯下身子、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守侯,不断打磨医术,打磨医品、打磨医德,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许老师说,在自己长达10年的经历中,坚持不断的学习、迅速突破领悟固然让自己成长很快,但是在那些年里,科室主任的发展远见、眼科向上的氛围和患者的无条件信任更深远地影响了她。

80年代初,在她当住院医师时,因为一位患角膜白斑需要做白内障手术患者,她向科主任发出请求我们一定要试一试,不管风险再大,我们都应该去尽力!,在手术谈话时,这位患者一脸真诚地说着医生,只要你们肯为我做手术,无论结果怎样,我都不会埋怨,你们就大胆的为我做手术吧这样的话!最终用手术放大镜和聚光手电筒辅助,分两次手术,为患者保住了0.2的视力。后来,许老师回忆说,那时候年轻,丝毫没有体会到主任因为这个手术所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只是顾及到自己救人的心情急切,从那时候起,许多患者都成了她牵挂的兄弟姐妹!

铿锵玫瑰  开启光明事业新篇章


我们总渴望生活给我们优待,我们也盼望工作给我们机遇,我们希望轻而易举的获得成功,却总在面对困难时落荒而逃。

许淑云却恰恰相反,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本领在她的身上却绽放如花。时代的开拓者们,大概都有一种特质,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勇于开拓,不断探索。

这一段得从许淑云90年代初当眼科临时负责人说起。


九十年代初,院领导让许淑云兼任眼科的负责人。肩上的担子重了,她深感责任重大,决心把眼科做强做大,让咸阳市眼科的患者不出咸阳就能解决所有的眼疾成了她心中的梦想。

当时因为医院所在的毕塬路上还没有公交车,医院的病员量不多,眼科的病人更是少之又少。为提高门诊和住院的病员量,许淑云和科里的几个医生不止一次的坐在一起商量,想开展一些高难度的手术、或者是咸阳市至今还没有开展的手术来提高我们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几次讨论后,大家一致提议:开展角膜移植!理由是开展角膜移植不需要添置新的设备,科室现有的条件就能完成。

初生牛犊不怕虎!许淑云就这样做出了这一学科发展的重要决定!有了想法,需要做角膜手术的患者很多,但角膜去哪里找呢?没有条件的事情,创造条件也要努力去做,为了解决眼角膜材料的问题,许淑云和科室同事杜建英大夫(现眼科医院院长)一起找到刑侦厅的领导,将家属放弃收尸、让法院自行处置的死囚犯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病人;为了取得难得的眼角膜,许老师和杜建英等三名同事亲自上刑场取眼球,在1998年五一前夕,历时3小时为急诊送来的眼外伤患者完成角膜移植手术!

这是我市的第一例全层角膜移植手术!

手术结束后,安顿好病人,科室的大夫们不敢休息,又马不停蹄的投入新的战斗,要把剩下眼球的角膜全部剥离,干燥保存起来,时间耽搁久了,会影响材料的质量。因为只有一台手术显微镜,大家又都想动手练习,所以,没有一个人离开手术室去休息……

术后第一天,查看过患者的眼睛,坐在办公室里,许淑云和还是没有选择休息一下,和同事葛红霞努力回忆着手术的每一个过程和动作,讨论着手术什么地方还应该改进,仿佛不知道什么是疲倦!

术后第五天,患者移植的角膜开始出现排异反应;角膜水肿,厚度增加,植片浑浊,大家一下子紧张起来,如果不能很快得到控制,植片就有溶解的可能。立即加大激素眼药水滴眼的次数,全身应用高糖和大剂量的维生素及营养角膜的药物,效果仍然不明显,在咨询和请教了外院的教授后,为患者全身使用激素治疗,医生们亲自为患者点眼药,消炎的、营养的、激素眼药水频繁的交替运用。

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慢慢的,角膜的水肿在一天天减轻,一个月后,移植的角膜终于恢复了透明!


这一手术的开展,在咸阳市眼科学科发展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眼科医生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有时甚至是胆战心惊的考验中成长着,眼科事业的发展也就是在这一点点的进步中超越着!

在医院的支持下,眼科又率先在咸阳市开展了显微眼科手术,不断扩展新领域、新项目。每开展一个新的手术,大家都要事先通过做动物实验,反复练习,确认能做到手下无误,万无一失,方能给病人做手术。许老师说,他和杜建英、王升他们不知熬过了多少个夜晚,多少个节假日,在显微镜下练习切口、缝合、打结等等基本功,为的就是能把手术做的又快又好,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这期间,她更是比别人下了更多的工夫,投入了更多时间去练习,在她看来,既然是科室的带头人,就必须作出表率!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她带领的团队不但能独立完成难度较大的手术,还能帮助手下医生解决手术台上遇到的问题。

薪火相传  桃李满天下


从走进眼科之初,许老师一心想成为一个技术过硬的医生;在这条道路上,有前辈眼科人瞄准发展机遇不甘落后的指引,有科室主任对自己年轻冲动的宽容和鼓励,有同辈一起拼搏奋进的热血青春!

而从90年代初到2015年卸任眼科医院院长时,在许老师的带领下,眼科实力不断提升,人才济济,眼科由一个仅有5名医生、十几张床位的科室,发展为100多名医护人员,5个病区、8个单元、200张床位的规模。

许多人至今对她的称呼里有一个是师傅!现任眼科医院杜建英说:许老师为眼科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将一生的心血都播撒到了她热爱的眼科事业中!


现在,杜建英教授、王升教授、蒲晓莉教授、董永孝副教授、王敏副教授、裴瑞副教授等一个个优秀的眼科精英们已经纷纷走出院门,站在了省级、国家级学术舞台上,代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出了响亮的声音。眼科已成功迈入陕西省眼科第一梯队行列。

市一院视光学中心为省内最早开展屈光近视矫治手术的医院之一,从2003年开展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至今,已完成4万余例的手术量,科技的快速发展总是不给人一点点喘息的机会,开展这项手术之初,许淑云主任在观望、了解、徘徊、犹豫之后,依然下决心再次挑战自我,把这项高科技的技术引进咸阳来,造福于广大近视眼患者,让他们都能享受到高科技给他们带来的福利。经过许老师的培养,而今,视光学中心的主任裴瑞已能独当一面,常规开展各类个性化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LasekPRK、二次增益手术、老视矫治手术。

对于许主任耐心的教导,白内障屈光日间手术中心主任董永孝深有感触,他说“2009年我进修超声乳化手术,学习归来就是许主任在一旁壮胆,才开始了我的第一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014年,又是许主任,在一旁指导我做ICL手术;每个学习成长的重要关头,许老师让我增加信心,也让我更学会当一个医生,学会和病人相处!

玻璃体切割手术因学习曲线长,手术难度大而著称。在每一个眼科机构,可能都是最后一个开展起来的项目,市一院也不例外。最早,是借助于上级医院专家的帮助,与此同时也不断派送人员到全国著名的眼科医院进修学习,现任眼科医院副院长王升教授亲自到天津眼科进修学习一年,回来后,立即开始实践此项技术,手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通过几年的磨练和坚持,现在王院长的玻切手术游刃自如。玻璃体视网膜外科的成立,标志着我院眼后节手术的水平上了一个更高更大的台阶。

现在,当年一起奋战的同事杜建英医生,如今的眼科医院院长,接棒许老师,进行资源重组,学科再次进行亚专业化建设,将5个病区改制为闪亮的五大中心,在我省地市级医院尚属首家翻开眼科医院亚专业发展的新篇章!

许淑云教授说:我觉得自己不停下脚步,这是一名眼科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能为患者带来光明,我愿再受那种学习之苦,毕竟,苦后带来的是甜,是一种精神上的幸福感!看到我带领的团队和我的弟子们取得的一点一滴成绩,这比任何事情,都让我感到甜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许老师的弟子们经过前期的锻炼和栽培,纷纷成长起来,共同擎起了咸阳市眼科医院发展的大旗。


坚守初心  铺就光明事业路


在许淑云教授从业的四十年的时间里,也有两次这样的时刻,是她一直往前冲却像突然要急刹车的时刻,是命运,却也让她不断回归本真和初心。

随着业务的发展,眼科日益增加,眼科由一个病区,增加到3个病区,已经成为眼科中心主任的许淑云,不但要查房、做手术,还要参加医院的各种会议、学习,更重要的是点名让我做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因此她每天上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手术台上。这样的日子让许淑云觉得虽然辛苦,但很充实,也很快乐。这份快乐来源于病人的信任,也来源于同行们对她的认可。

2010年,这一年,市一院眼科正式被卫生局冠名咸阳市眼科医院,成为咸阳市唯一的一所公立眼科医院,也奠定了市一院眼科在咸阳市眼科的领先地位。

直到2010年,时任院长张永利找她谈话,让她放下手术刀,为医院培养更多的学科骨干人才!愤怒、冲动、委屈,种种情绪让许老师彻夜难眠,想起了苦练手术基本功没日没夜所付出的辛劳;想起了每开展一个新项目,每上一个新台阶担惊受怕所受的煎熬;想起了患者因为手术并发症的不理解和我们纠缠的委屈;想了很多很多……

但在第二天的手术台上,虽然很不情愿,但她还是自觉的坐在了助手的位置上。因为她答应院长从今天起要放下手术刀,培养年轻医生。此后,她带着比自己做手术更大的耐心去看着年轻医生做手术,因为一台自己做可能半个小时左右的手术,他们可能要做一个多小时。而且,自己的眼睛一刻也不能离开显微镜的手术视野,生怕他们有什么闪失,到了手术的关键步骤,手术医生紧张,一台手术下来,比自己亲手做还要累。许老师说:有时,真有接过手术刀自己亲手做的冲动。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要暗暗的告诫自己不要急躁,要有耐心,毕竟,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要有过程的,也包括我自己。手术结束后,许教授习惯给他们的手术做点评,让他们对自己每一次的手术要有总结,发扬优点,改正不足。随着年轻医生手术水平的提高,一些手术他们能顺利的完成了,但他们总是请许老师能站在手术台边,并嘻称这叫壮胆。在这个过程中,年轻医生的好学、努力也让作为师傅的许老师很幸福,他们远比自己想象的优秀、聪明,像极了自己的年轻时代。看着年轻医生们一天天的成长起来,许老师说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唱主角的演员一下沦为跑龙套的演员,心中的滋味五味杂陈。

在这期间,一家三级医院眼科的衰变却让许淑云摆脱了这样的心态。因为一位眼科主任的调离,使整个医院眼科一下从顶峰跌落到低谷,好多技术无法开展,科室萎缩不前,看到这样的场景,许老师才意识到院长当时的良苦用心,这是他在充分考虑眼科医院发展的前提下做出的决定,也让她庆幸自己服从了这样的决定!

是的,作为科室的主任,拿起手术刀拼的只是技术,放下手术刀,培养年轻医生,却是为了科室的发展,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呢?一个医院,一个科室,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培养更多的新生力量,这个科室才能有朝气,才能有未来。眼科医院的未来属于年轻人,眼科事业要靠一代一代眼科人来传承。

许淑云教授说:再过若干年,当我卸甲归田颐养天年的时候,再回首这段往事,放下手术刀当一回跑龙套的是我这一生最华丽的转身。

2018年底,时任眼科医院名誉院长的许淑云又被新任院长卢健叫到办公室,说出想给年轻人更多机会的想法!这一次,许老师不用劝,便主动说,要从名誉院长和视光学中心主任的位置上卸任,给年轻人更多的平台!她明白,医院的发展需要学科发展,学科的发展需要人才的发展,给年轻人机会,学会放手,正是她此时所能做的!

现任眼科医院杜建英院长,在每次提及许老师的时候总是说没有许教授一辈人的辛勤耕耘,就没有我们现在眼科的规模和实力,他总是勉励我们年轻人要勤勉、敬业、吃苦、耐劳,岂不知,杜院长本人的身上,已经有了太多优秀的品质,既有传承又有发扬。

现在,许老师每天会去上眼科专家门诊、视光门诊,另外,她还按照医院师带徒的制度,带了两个年轻徒弟,依然为眼科医院培养着年轻人,依然干着自己最爱的眼科事业……



许老师的故事很多,因为她的人生如此的丰富多彩。只是读她的故事就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跟着她感受一次为患者奋力呐喊,跟着她体会一次手术的小心翼翼,跟着她见证患者重见光明的喜悦,跟着她去体会一次成功的火焰,跟着她去有力量的放下一次……


她是我心中永远的女神,有着过人的智慧和才智,更有伟大人士的坚持和博爱,我尊敬和爱戴她,不仅仅因为她是一位不平凡的医者,更是因为她在寻找热爱、用力追逐的光明事业中,那一份过人的坚持!当所有光环褪去,作为长者,她是值得尊重、尊敬的人……